苏州律师
什么是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

    什么是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团伙、聚众犯罪日益增多,而案列中的犯罪行为究竟是共同犯罪还是单独犯罪的判定处罚是一个难点,其正确的区分标准是什么?接下来是我们为您整理关于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的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意思联络是共同犯罪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表明愿意共同实施某种犯罪。(2)意思联络是共同犯罪人不仅主观上都有犯意,而且要有犯意联系,他们之间以犯意的互相疏通为必要,彼此协调,只有这样的共同故意,才能使共同犯罪的活动具有内部一致性。(3)意思联络是共同犯罪人在认识因素上要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其中既有从犯意联系,又有从认识结果,一个是客观行为,一个是主观认识两个角度来定义意思联络的,单从一个角度来分析难免有疏忽之处。要定义意思联络,笔者认为应当适用形式分析,观察意思联络是如何完成的?坚持动态分析,如果从静止的角度去分析,共同故意很有可能就变成两个相同犯罪故意的简单相加。从心理支配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上看,共同犯罪的主观心理支配共同犯罪之行为是形成共同犯罪的事实路径,而共同故意的产生必须以共犯之间的“意思联络”为前提,这一前提条件的生成必须以一定的行为方式加以实现,所以,这也就是前文分析的意思联络的客观性特征。共犯之一将其犯罪意图传达给另一共犯(至少一个),后者将这一意图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得出结论,之后做出接受或承诺的表示。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才能形成共同犯罪之合意,并在合意支配下实施共同犯罪。事实上,对于犯罪故意的意思联络问题,也可以借鉴民法—合同中的要约—承诺的合意过程,犯意的同谋实质上就是犯意的传递、接收、约定的过程,只有传递他人未能接收到只是单方面的,接收到了未反馈,没有形成双方约定(比如,接收者只表示知道了)则难以认定为形成共谋。片面性的单向的犯意表示并不能产生意思联络。因此,对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故意,应当坚持由“客观—主观”的演绎过程,从这个角度去定义意思联络,即意思联络是一种共同犯罪人之间借以形成共同故意的主观沟通和思想联系,并以此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由此,各行为人在这一个犯意的支配下实施的犯罪就是共同犯罪。上述分析适用于两人的共同犯罪比较好理解,“要约—承诺”路径比较清晰,但是对于三人以上或者集团组织犯罪,共同犯罪的故意又是怎样实现的呢?还是必须每个犯罪人两两之间都必须做到同谋互晓呢?意思联络的形式在共同犯罪中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无论如何,每个共犯都必须通过至少一个同案犯而与其他共同犯罪人建立共同犯罪的主客观联结。意思联络的建立无须在所有犯罪人之间呈现多头网状沟通,犯罪人之间的意思联络可能是以组织犯或实行犯为核心而建立起多方的联系,也可能是通过教唆犯或帮助犯而与其他共同犯罪人形成间接的犯罪合意,只要共犯之间具有意思传递的单线沟通,便可使整个犯罪人的主观心理集合为一体。一个案例中的犯罪行为究竟是共同犯罪还是单独犯罪虽然是一个难点,但不是完全没有规律方法,只要搞清了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的定义,再与案列本身相结合,就能将其捋顺。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www.szlsw.net
Copyright ©2022 苏州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